2025年9月11日至12日,第十四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CIPAC 2025)在北京隆重舉行。作為年會同期的重要活動,“知識產權訴訟中的情報挖掘與證據獲取”實務交流會于9月12日成功舉辦。
本次交流會由知識產權出版社與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知識產權情報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吸引了來自企業、律所、代理機構等百余名知識產權專業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情報分析的前沿技術、證據鏈構建的合規要求及司法實踐中的操作難點。
在本次交流會的核心分享環節,三聚陽光知識產權集團法律業務總監周美華律師發表了題為《情報信息在專利糾紛中運用》的精彩演講,聚焦專利訴訟中的取證策略制定,深入剖析了情報分析在知識產權維權實踐中的關鍵價值。
周美華律師指出,高質量的情報貫穿專利糾紛案件的全生命周期,其作用遠不止于輔助取證。從證據固定、專利無效宣告請求策略、管轄法院選擇、現有技術抗辯,再到整體訴訟策略制定,乃至企業商業決策與風險防控,情報信息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戰略作用。她強調:“在復雜的專利糾紛中,合理運用情報信息是制定精準策略、掌握主動權并最終贏得勝訴的關鍵?!?/p>
為深入闡釋這一觀點,周律師結合其親自代理的多個典型實務案例,進行了層層拆解與生動呈現。
在某科創板上市企業維權案中,面對取證困難的挑戰,周律師團隊并未盲目行動,而是通過對各地法院過往判例和統計數據的深度分析,精準鎖定深圳中院與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為有利管轄地,為后續順利取證奠定了堅實基礎。
面對侵權行為隱蔽、產品無銘牌且在用戶廠房內實施的難題,周律師團隊通過前期調查鎖定用戶,再以訴訟施壓,最終促使用戶交出合同與發票,成功追加真正的生產方和銷售方為被告,并因對方“惡意侵權”和“舉證妨礙”獲得高額賠償。
在另一起標的額高達9500萬元的訴訟中,原告提交單方檢測報告意圖速戰速決。周律師團隊果斷制定“以時間換空間”策略,提交對抗性檢測報告,迫使法院陷入證據僵局,同時爭分奪秒從公開渠道(包括二手平臺)收集專利申請日前的銷售證據,最終在三次開庭后迫使原告主動撤訴。
周律師還分享了如何通過挖掘科技獎項申報材料、社交媒體內容乃至體育賽事視頻等“非傳統”情報,成功挑戰專利權人的新穎性寬限期主張,最終宣告專利無效的經典案例,充分展現了情報挖掘的廣度與深度。
此外,她還介紹了如何在企業海外投標前,通過專利風險分析和無效檢索,為企業提供關鍵決策依據,成功幫助客戶中標并化解潛在訴訟危機,彰顯了知識產權情報在商業戰略中的前瞻價值。
整場演講內容扎實、邏輯縝密、案例翔實。周美華律師從信息挖掘到策略輸出,系統展示了如何整合公開數據、用戶線索、技術特征等多維度信息,精準構建訴訟策略。每一個案例背后,都體現了專業服務所必需的深度思考與豐富實戰經驗。
周律師的分享贏得了現場聽眾的高度認可與熱烈掌聲,不僅為與會者提供了極具操作性的實務指引,也充分展現了三聚陽光知識產權集團在處理復雜知識產權案件中的專業實力與前瞻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