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武漢長芯盛公司生產的有源光纜及下游產品“337調查案”作出終裁,同意美國科塞密公司撤訴,并終止了該案的調查程序。長芯盛與科塞密近10個月的專利糾紛告一段落。三聚陽光受長芯盛委托對科塞密中國公司兩件專利發起無效宣告的完全勝利,是促使對方撤訴的重要原因。
2020年10月,長芯盛收到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來的“337調查案”聆聽通知。美國有源光纜生產企業科塞密指控長芯盛侵犯其知識產權,申請對長芯盛發起“337調查”。該調查是美國一種海外專利侵權訴訟,主要調查該國進口產品中的知識產權侵權及其他不公平競爭行為,被告公司一旦在調查中被判排除令,將會被禁入美國市場。長芯盛成立于2013年,所生產的有源光纜從光纖到芯片都是自主研發,而且產品性能全球領先,擁有羅技、通用醫療、西門子醫療等行業龍頭客戶,并在2017年進入北美市場。或許正是長芯盛有源光纜產品在北美市場的優異表現,讓科塞密對長芯盛申請發起了“337調查”。
面對如此局面,長芯盛如果不去應訴,就等于放棄了美國市場,不僅影響自身發展,對于現有客戶而言,長芯盛不應訴就等于默認了對手的侵權指控,將變得不再值得信賴。而如果選擇繳納費用“和解”,保不齊還會有下一個“科塞密”跑出來要錢。因此,長芯盛想要在海外獲得長足發展,除了應訴已別無選擇。
長芯盛全面檢查了涉訴產品后發現并未侵犯科塞密公司專利,這讓他們更加確信需要積極應訴。一方面,長芯盛用手中的專利授權證明了中國企業無需抄襲也能造出全球領先的有源光纜。另一方面,長芯盛委托三聚陽光對科塞密中國公司的兩件專利發起無效。隨后,三聚陽光成功將科塞密中國公司的201480038089.9號與201810201034.5號兩個“具有有線電容補償的混合型電-光數據通信電纜”發明專利全部無效。這讓科塞密意識到他們對長芯盛的阻撓不但毫無結果,反倒可能在長芯盛的反擊中遭受巨大損失。因此在法官即將聽證前,科塞密撤回了訴訟,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終止了對長芯盛的“337調查”程序。
一直以來,美國的“337調查”作為該國強力的知識產權壁壘,對來自中國大陸的企業極度嚴苛,不僅調查數量一直在遞增,而且產業領域眾多,從醫藥、化工、通訊、機電,到輕工類的日用消費品無不涉及。同時,“337調查”的重心從低端產品向技術含量高、國外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大的產業領域發展的趨勢明顯擴大。技術含量越高,知識產權密集度越高的產業,遭遇“337調查”的可能性越大。在可以預見的將來,美國知識產權所有人仍將大量利用“337調查”保護其知識產權。
從長芯盛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企業在應對“337調查”也不會一直“被動挨打”,而是可以主動出擊,這跟企業自身研發實力以及應訴策略均有關系。對此,三聚陽光知識產權專家建議企業要增強知識產權意識,做好專利預警,并持續創新,不斷創造自身核心技術。在遭遇“337調查”時要選擇專業的律師團隊,積極應訴,不能因為應訴費用高等原因放棄。如果被訴的是多家企業,也可以抱團應訴,分攤成本,同時爭取政府部門或商協會組織的支持。而在保證平等的情況下,也可以尋求機會達成和解,來保證企業自身的利益。